查看: 973|回复: 0

宜万铁路背后的故事(三)——川汉铁路为什么100年没有修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4 04: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保路运动中的川汉铁路宜万段,100年间没有修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政治原因和技术原因。
清末,四川修建川汉铁路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出发,没有经过实地考察,没有经过科学的调研,就从宜万段开始修建,应该说是外行指挥内行。19118月,四川的保路运动爆发,但是川汉铁路却被遗忘了。政治的腐败和川省内战,使修路的资金被各路军阀不断挪用,最终这笔款项去向不明。
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修建川汉铁路成渝段,由于受到抗日战争的影响,建筑材料无法通过长江,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成渝段只完成了总量工程的14%,一寸铁轨未铺。
清末,四川修建川汉铁路也没有考虑到技术上的因素,宜万段所经过的地区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其特点是: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在占整个线路的70%以上。当年即使没有发生那场保路运动,即使后来也没有战争的影响,那条铁路也是无法修通的。
解放后,政府经过慎重掉考虑,先修建了川汉铁路成渝段,原因是考虑到技术上有很多难题当时无法解决,以及刚建国时政府财力不足。后来由于长江水运条件的改善,以及襄渝铁路的修通,使修建川汉铁路宜万段变的不是那么紧迫,这才使得宜万铁路的正式开工修建一直推迟到200312月。尽管如此,这条原计划2009年通车的铁路,还是推迟了整整一年,主要原因是实际遇到的技术难题远远超过了之前的预计,还有铁路设计速度的提升。宜万铁路最初设计时速为80公里,现在则是160公里。
宜万铁路在今天修建都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导致工期延长。由此看来,清末原先决定先从宜万段修起,是一个草率的,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决策。



张家场公路桥原来是川汉铁路上的一座铁路桥,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张家场的乡村公路上。这座桥在建国后利用原来的桥墩,并将桥墩加宽了一倍,修建成了现在的公路桥。现在还能明显分辨新旧两个桥墩的区别,图中画红圈的部分是旧桥墩。
    注:本文图片文字节选自《休闲读品·天下》(第四辑)之《失去目标的革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