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0|回复: 0

白领也疯狂,单车环行青海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0 15: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讲这个故事并不是鼓励上班族一股脑儿出去流浪,而是告诉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所谓幸福生活是能够把自我实现和创造社会财富结合起来。
  如果你在写字楼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富足,或者正在苦大仇深,不断抱怨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你也未必要去经历颠沛流离的旅行,但只要还有梦想,肯为此坚持为此努力,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一个简单的行囊,一辆单车,或者加把吉他,在有风的季节启程。海、树、云、天、好心的陌生人、有很多过去却豁达的旅伴——
  5个重庆年轻上班族,搁下工作,决定用4天时间骑车环游青海湖。
  他们说起那句广告词“人生就像一次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而更重要的是想通过这一段旅程,对生活有另外更深层的认识……
  论坛征车友:5月骑车环青海湖,谁去?“如果靠自己的双脚抵达目标,与美好事物相遇时的喜悦,也将会是最大的”
  ——《不去会死》
  4月30号,网友“羊羊”在一个自行车友社交论坛上发帖,征集车友去青海湖。
  帖子发出后,“偶偶”、“KK”、“花香”等人立即报名,最终5人成行,3男2女,路上互相有个照应。
  5月4号,这几个车友在沙坪坝一家快餐店碰头,开了个小型准备会。他们几个有明确的分工,“偶偶”为领队,负责准备修车设备,“KK”负责一路领骑,“羊羊”则是负责后勤保障。
  这是他们相互之间第一次见面,陌生而亲切。“偶偶”小心翼翼拿出火车票,5月6号,重庆到西宁的无座票。
  放下工作去远行这是调整心态
  “在我的想象中,无边无际的世界就像一盆小小的盆景,而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
  ——《不去会死》
  “偶偶”25岁,别看年轻,工作经历很丰富。他在京沪苏杭都漂过,回到重庆后,在一家网站工作,但不太喜欢那的工作氛围,他毅然从一个IT从业者变成了一个餐厅的墩子。
  他的梦想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做一番事业,比如开个餐厅,另一个就是骑车游历。现在,他正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去餐厅也是想从基础一步步干起来,“当墩子有什么不好,不要以为在餐厅干没前途,行行出状元。”他说。前几天,他准备从餐厅离职骑车环青海湖。
  放下工作正好有时间释放自己
  “旅行就是迷失自己,然后,找到自己”
  ——《不去会死》
  “羊羊”一头短发,她之前是江北一家医院的护士,因为太累了就辞了工作。
  “我们三班倒,如果夜班的话,一个人要照看五六十个病人,如果有危重病人那根本忙不过来。”离职以后,她决定在温暖的5月去领略青海湖的美丽,回来后,她还想干老本行,那时心态会更好。
  “花香”是在气矿工作,干2个月休2个月,现在正好在假期。
  “完成环青海湖的愿望后,回来工作才会甘心。”大家说,他们几个打算回来后,重新确立自己的位置,重新开始各自的工作。
  5月6号下午6点,大家从四面八方骑车到菜园坝火车站广场集合。听说他们要去环青海湖,就连广场的铁警都向他们投来钦羡的目光。他们迫不及待在候车室里卸掉前轮,检票进站。“偶偶”说:“买好火车票的那一刻心情是:身未动,心已远。”
  昨天早晨,我们在“偶偶”微博上看见这样的字:
  “下了一晚的雨,早上起来看见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
  下一个梦想是什么?
  《不去会死》是一本被很多白领热捧的日本畅销书,作者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个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于是,长大后立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他用5300美金环游世界95000公里,体悟到“活着真好”的含义,这就是梦想带给他最珍贵的礼物。
  而每天埋头在格子间,十几个小时对着电脑的我们呢?
  18岁上大学,问你梦想是什么,你说环游世界;22岁读完大学,你说找了工作以后再去;26岁工作稳定,你说买了房以后再说;30岁有车有房,你说等结婚了再带老婆一起去;35岁有了小孩,你说小孩大一点再去;40岁孩子大了,你说养好了老人再去,最后,你哪也没有去。
  也许有个网友的评论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状态:“有多少和我一样,坐在不足10平米的空间里,看着书里九万五千公里的绚丽。又或是和我一样,拥有一颗比九万五千公里还辽阔的心,却坐在不足1平米的椅子上。”
  三毛、格瓦拉、凯鲁亚克告诉我们,在路上如何获得了关于旅行的梦想。用旅行将自己狠狠甩在陌生之地,然后在孤独与自由中,再把自己找回来,是许多年轻人背起背包去旅行的初衷。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