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8|回复: 2

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入驻“名人机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7 15: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大登山队开心主页:http://sns.lvye.info/home/space.php?uid=793237
1960年,自我校58届毕业生王富洲作为突击队长与队员贡布、屈银华共同完成人类首次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北京地质学院正式登上了中国登山的历史舞台,并迅速成为中国登山的中坚力量。2010,五十年风云变幻,世事难料,地大也是几经易名与搬迁,到王勇峰、李致新这两颗夺目的新星绽出光芒后,地大却开始渐渐淡出这个舞台。在民间登山普及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时,我们,似乎还未觉醒。老一辈登山者们的辉煌,成为每个地大学子心头的骄傲,却也成为我们心中一抹淡淡的遗憾。
12868542281119756.jpg

2008年,地大重新成立登山队,旨在寻根,寻回那种让我们骄傲,让我们自豪的辉煌。五十年,中国登山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国家的资助政策、管理体系都与当时有了很大区别。中国登山,不再是那个一枝独秀的状态,而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局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与信息保障,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竞争与新的挑战。但不管有什么困难,五十年寻根,我们在08年启程,五十年寻根,我们在一步步向前。
12868542804308223.jpg

20087月,队长温旭在校内挑选了一名队员,经过一个月集训后,二人于76日成功登顶新疆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这是队伍成立之前,队长进行的一次尝试性攀登。此次成功登顶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与希望,回来后开始筹备登山队的建立。同年9月,队伍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招新,地大登山队正式成立。10月,队伍第一次出征,攀登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十人成功登顶。
12868543591904719.jpg

20095月,我们分为两组先后出征四川半脊峰和雪宝顶。四人成功登顶半脊,其中包括一名女队员,这是队伍第一个登顶的女队员。半脊的攀登让我们首次尝试技术性山峰,并在山上进行了冰雪技术训练。攀登雪宝顶时,由于地震山势恶化,路线不明,我们为安全起见,攀到5200米时下撤。雪宝顶的下撤选择贯彻了我们“理性登山,安全第一‘的思想。9月,伴随着09级新生的入学,队伍吸取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一个月后,一支一半是由仅仅训练了半个月的新生组成的队伍再次出发,前往四川四姑娘山地区,进行大峰、二峰、三峰的环保连登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12868544125060662.jpg

2010年,时值王富洲等三人完成北坡登顶珠峰五十周年,同时也是地大学子完成国内首次登顶阿尼玛卿五十周年纪念,我们的寻根之旅也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月的选山大会上,阿尼玛卿正是凭借其特殊的意义和队员优秀的策划脱颖而出,成为5月登山科考活动的最终目的地。5月,我们出征青海省阿尼玛卿,并在登山活动的同时增加了科考内容,让登山回归五十年前的初衷与状态。我们是地质人,登山是我们完成专业课题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带着任务去登山。为什么登山之于地大,就如同中文之于北大,建筑之于清华,是一种无法磨灭的象征与荣耀?为什么那种对雪山之巅的向往,对神秘高原的渴望,会在一代一代地质人的心中扎根?也许正如校歌中的那一句“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所阐述的,我们的专业,注定了如登山一样地风餐露宿,大河之源的雪山,才有着我们渴望见到的雪原风貌。地质,早就与登山与高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五十年寻根,我们第一次觉得,离那段岁月如此地接近。
12868544707397591.jpg

为纪念中国登山五十周年,队伍同时筹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有关中国登山历史以及地大登山队的主题展览,并在北京十所高校进行巡回展出;邀请中国登山队教练次落老师进行专题讲座;“五一‘阿尼玛卿登山科考活动报告会等等。回顾历史,展望将来,我们走在寻根的路上,并将一直走下去......

发表于 2011-12-29 02: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质大学的登山队,学生个个吃苦耐劳,前景很看好哦。。
发表于 2011-12-29 14: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群雄争霸,搞地质的应该有自己的登山队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