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3|回复: 0

在野外生存你必须了解如何获得水源的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3 16: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体与水:
  
人体的75%左右是由水组成的。身体缺水会直接影响到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的功能,而间接的影响则更是涉及到人体功能的各个环节。通俗的讲,水的代谢可以调节体温、清除体内杂质与毒素,体内所含水分过低,肾功能会被破坏。
  正常人每天水分的消耗为2-3升,呼吸蒸发的水分约有1升,l-2升的水分会随尿液排泄而流失,而天气干燥炎热则会由于流汗增加l-2升的水分消耗。
  水分补充不足时,人首先会感到疲倦,脉搏变快,反应迟钝,进而脱水症状出现,如口渴、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虚弱无力、痉挛等。
  在高原进行户外运动时,水分的摄入以每15分钟补充250毫升为宜,流汗过多还应注意补充盐类和糖分以维持体液平衡。要记住体液减少并不会影响到流汗量,所以及时地补充水分是最好的选择,你可以控制运动量或选择阴凉地以减少流汗,但不要限制饮水。
  
野外水源的寻找和获得:
  
野外活动中,水的需要必须优先考虑,行进中不要等水用光了再想到去找水。掌握这方面的常识,加上敏锐与细致的观察力,在野外就不会为水的问题所困扰。
  水是往低处流的,所以在山谷低地,一般较易找到水源。在干涸河床而有绿色植物旺盛生长的地方挖掘,应该可以发现水源。在高山上寻找水源则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
  动物能为你找寻水源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草食性的哺乳动物像羚羊、鹿、牦牛等和谷食性的鸟类如雀、鸽类和雉类不会远离水源而生存,它们早晚都要饮水,应留意它们的踪迹。鸟类急于解渴时,会径直低飞,饮足水后则会停在附近跳来跳去。水鸟不喝水也能坚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所以看到水鸟并不意味着周围就有水。昆虫也是指示水源的好向导,有资料表明,蜜蜂不会把他们的家建在距离水源超过6500米的地方,而大多数昆虫会在距离水源90米的范围内活动。
  除了利用地表水源外,雨露收集也是获取水源的简捷方式。雨水的收集很容易,可直接用容器接,如想短时间内多收集的话,就要尽量增大接收面积,铺开一块塑料布或帆布就行,注意将四角吊起,或先挖一浅坑再铺.这样接收的雨水就不会随处流淌了。在丛林中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收集沿树干流淌的雨水:在树干上挖一小孔,斜插入一小竹筒,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流经竹筒附近的雨水就会向竹筒汇聚开沿竹筒流下,在竹筒另一端下置一容器接着就行了。或者用绳索
或长布条绕树干缠数周,留一小截坠下放入容器内,雨水就会沿绳索或有条流入容器。露水的收集在日夜温差大的地区通常都很有效。利用露天放置的金属体能很方便地凝聚露水,或利用表面光洁的石头(卵石最好)。在地面挖一浅坑,铺上帆布或塑料布等不渗水的物质(宽大的植物叶于、尼龙衣料也可),再在上面排一层卵石,露水就会在石头上凝结,然后沿石而下聚集于帆布上。
  还有一个获得水源的有效途径就是绿色植物。有些植物自身的结构就适于贮存分,像竹类中空的节间或香蕉树家族植物叶茎的基部都可能人贮有水。植物的蒸腾作用也能为你提供水分,用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枝叶浓密、生长旺盛的嫩枝条上,袋口朝上扎紧,则树木根须从地下若干米处汲取的水分就能源源不断地通过叶面蒸发并冷凝在你的袋中供你享用。有些植物或其果实富含水分并可食用,如果你有充分的植物学知识并能辨别的话,也可通过食用它们来补充水分。
  记住在野外获取的水,为保证清洁和卫生应进行沉淀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一是煮沸,二是用药片消毒,一般携带的急救药中应备有此类药品。长时间缺水后,一旦找到水源,千万不能豪饮。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