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漫步
有些行走与气候无关。寒冷可以给你伤害,也可以治愈伤害。
——题记
2012的第一缕晨光在天际若隐若现之时,我还在半梦半醒。
1月1日,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希望之始。
腊八,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却没有冻掉下巴。想象中的寒冷与事实还是差了一点距离。
踏上东北的土地,除了亲切还是亲切。
雪野、山林、村庄、人家、袅袅婷婷的炊烟,静止的、流动的,单纯的色调纯粹、利落、干净。
之于伊春,记忆中没有半点熟悉的痕迹,却迢迢千里地在隆冬赶来了,只为看一眼传说中的小兴安岭,也期冀重温童年的某些温暖。
喜欢这个名字,伊春,据说蒙语意为“九数”。我不知道这个九数是不是古代“六艺”之一的九数,也不想深究,我更愿意按字面意思把它释为“伊人之春”,很有花开灿烂,春风扑面之意。
伊春行程三天,虽然直到今天我仍说不清楚去的都是哪里,但有一点极为肯定,那就是如愿见到了小兴安岭,见到了林海雪原,还有“第二次握手”的雾淞,第N次亲密接触的白桦林。
小兴安岭,这是记忆中留存较久的地名之一。想象中的她应该是高耸的、巍峨的、厚重的、浓郁的,但眼前所见却略有失望。她不高,平均海拔只有几百公尺,最高处也不过一千多一点。其地势低缓,丘陵、低台占去大半,余下也都是低山。或许就这是称其为岭而不是山的原因吧。
伊春可说是小兴安岭的首府,山势相对较高,最高点海拔1203米的大管山就在伊春境内。或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没有见到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五彩斑斓的美色,而且今冬的雪也不够厚,无法体验落雪压松的感觉。遗憾虽有,惊喜也有,到底还是见了林海雪原的冰山一角。
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小兴安岭南坡中麓,几百岁的树木在这里随处可见。踩着不算厚的积雪,听脚下“咯吱咯吱”的声响,就像在听远古的心跳。偶见被风拔起的古木,落寞地栖于林中一隅,不禁感慨岁月蹉跎。真应了那句“树尤如此,人何以堪”。
库尔滨雾淞应该是此行最大的惊喜。大片大片的白色已不是“火树银花”几字可以形容。最奇特的却是那水,在零下数十度的温度中轻雾腾腾,而这也正是雾淞形成的源泉。库尔滨水电站每天发电都要释放摄氏零度以上的水,这就使得库尔滨河常年不冻,雾气缭绕,冷热空气交锋融合,便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童话世界。行走于飞琼玉缕之中,眼睛也会凑热闹般地结起冰晶,双手虽会冻得伸展不开,却还是忍不住多多按下快门。闪光灯不停地在白珊瑚般林立的白桦中腾挪,精彩也被一张张定格。
嘻闹于白雪之上,在玉树琼枝中恣意、骄纵,疑是回到童年,回到人生中最通透的年岁。此刻,且让温柔漫过雪野,我想送你一树琼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