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1-26 18: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一段与啤酒溪线路重合,正好可以热身,如果已经感觉不好,就走啤酒溪而不走松山。松海平台是两条线路的分界点,在下平台之前的较高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线路走向,选择向右沿山脊的。这段路总体走势是沿山脊起伏下降不明显,部分路迹偏左侧横切,部分路迹在山脊正中,由于走的人少可能草木较多比人还高,辨认方法一是看脚下是否基本踩平,二是从高向低处看、向远处看。沿山脊线路总体不长到达一个小平台,有直行和左转2条路均可进松山景区,直行线路走的人很少,左转线路属于“常规”走法。在下平台之前的较高处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线路走向,在左转下坡的路口也有不止一个布条,注意观察找准再下。这段下坡路路迹很清晰基本不会错,坡度较大碎石浮土比较滑如果负重大有点较劲,但好在有大量灌木树木可以借助,采取撞树法并不很危险——所谓“登山杖”并非安全器具绝对不可完全依托,大部分山路也根本不适合双杖——松山这种路靠手扶(树木)脚踩(草根)屁股坐顶多单杖平衡试探一下足够,平时不爬山的人也可以下来,没那么邪呼,山路,50度已经很陡啦“70-80度”是很常见的夸张炫耀之词。关键点,一是注意力集中不要走神,二是心态平和即不要害怕也不要猛跑猛跳(幻想能早儿结束)一步一步“走”下来即可。记忆中1个半到2小时以内即可完成这段陡坡,降低海拔的效率非常高(下降大约800米?),速度倒并不很慢,因为神经兴奋而且腿脚通常站不住呵呵(因此下坡前最好吃点喝点把气儿喘匀抖擞精神再一鼓作气),下坡进景区就是平坦的水泥路与哗哗响的瀑布,完全两个世界感觉真爽啊。至于季节性因素(夏季),松山线路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降雨不显著增加难度(基本没有裸露的过水石,个人感觉破碎花岗岩通常不属于“很滑”的类型),走山脊路段时也许要防雷击(这里其实已经比整个海陀山脊低不少),如果大雾存在迷路风险(此时啤酒溪与西大庄科线路同样危险,相对而言大海陀村或阎家坪最不容易迷路),海陀上边无水源夏季尤其负重扎营容易出汗过多第二天电解质失衡下山时局部肌肉较劲而造成抽筋因此吃好休息好倒是真的有意识补充电解质是户外运动铁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