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9|回复: 0

户外旅游带点小吃 金枣蜜饯随你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9 20: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1.jpg


金枣在全台各地都有种植,惟数量不多,其中以宜兰县为大宗产区,果园主要分布在礁溪乡、员山乡等雨水充足的近山丘陵区。金枣虽因形似枣子而得名,但实际上是柑橘类的一种,正式名称为“金柑”,可连皮带肉吃食,果皮甜中带点苦味,但果肉会让怕酸的人却步,所以水果摊上少见金枣的踪影,不过金枣富含维生素C及柠檬酸,有益人体健康,既然生食不易入口,遂加工制成蜜饯,反而颇受欢迎。

金枣变身为蜜饯的原因,传说是因清代噶玛兰通判(相当于今日宜兰县长)朱材哲见当地盛产金枣,但少人食用而任其腐烂,于是引入皇室的蜜饯制法,果然让金枣由黑翻红。这桩传说如今只能考证到通判确有其人,不过金枣因蜜饯而提高接受度,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早年金枣产量有限,不足以运销至其它地区,1980年代之后旅游风潮兴起,风味独特的金枣蜜饯遂成为地方名产之一,知名度才得以开展,种类也越发五花八门,有以糖熬煮而成的金枣糕、洒上糖粉的金枣糖、可单吃或冲泡茶饮的咸金枣、添加多种中药材提炼而成的陈年金枣等等,总观而论,金枣蜜饯甜咸通包,且干湿不同口感皆有,任君欢喜挑选。

若论金枣加工的老行家,首推成立于1861年(清咸丰11年)的老增寿。第1代头家朱应宾开的是中药铺,卖的是止咳化痰的金枣膏,朱应宾的次子朱妇黎接手后,将治病的中药包装为保健的点心,中药铺也改成了蜜饯行。金枣膏在日治时期还曾远销日本,声名大噪,于是“妇黎膏”成为金枣膏的别称,存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

今日,不论是滋养喉咙或是贪吃嘴馋,人们总是会找点理由,含一粒这金黄的果实。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