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3|回复: 9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05: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果然还是看不下去,每次都这样。
             十几岁的时候我问妹妹,《金粉世家》怎么样?她说就那样吧。
             我拿来看,没有看下去。电视剧火爆之后,跟一个朋友蹲在图书馆的地上看书,我从书架上好不容易找出来,看了一会儿,感到脚麻,又是只翻了前两页。
            后来看张爱玲写,喜欢张恨水的书,因为不高不低。这是第三场勾起我的兴趣。
            好像有个人说,我给你介绍个美女认识,两次三番的你去看,总也看不到哪里美,但突然柳下惠跑过来说,她真是个蜂腰肥臀的美女因为她把我搞的春心荡漾了,你只好将信将疑的再去看。
            我们不是信广告上面的产品,多是被那明星引诱了。
            明星只信合约上的数目,钱足够多,好像代言的自信心都强大了十倍。
            拿到钱,谁还去管到底卖的胶囊还是皮鞋。
            东窗事发。借老谋子的话,我觉得骂他们是畜生都是侮辱了畜生。

            普普通通的人都是禁不起劝说的,即便有时候劝说的未必是正确的事情。
            当我又把看了几十页的《金粉世家》删掉之后,我觉得张爱玲应该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因为不高不低——所以适合消遣。
            但消遣应该是件自愿且欢乐的事情,自逼着自己看乏味的书,我觉得我好象在被书消遣。

            依然是在图书馆,只不过是在工作之后,跟着另外一位老朋友。
            我觉得老朋友跟普通朋友的最大区别就是,老朋友在一起以交流为主,就是用不着非得跑到咖啡店里去装白领,而普通朋友重形式,如果没有玩乐,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在这个既空虚又浮躁的社会,随便找个泡吧、泡饭局的人容易的很,只要你肯出钱,白吃白喝的总要比装清高的人多得多。可以一起泡图书馆看书的,是件比从灯市口上五号线找个空座还难的事情,既需要大家都喜欢读书,又能够有空闲的时间。
           而我所认识的人当中,倘若有一千个人,则从他们口中谈过读书的不过一百个,这一百中还包括一部分拿看杂志当读书的,拿看心灵鸡汤、成功学当是读书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看畅销书的。
           我做事走路是个急性子,看书却比蜗牛还要慢,不过没关系,我记得母亲说过一句话,不怕慢就怕站,是的,还好我懂得坚持。
           朋友喜欢贾平凹,废都一下子看到凌晨三四点钟看完了,然后发给我一条短信,我终于把废都看完了,但还是搞不明白庄之蝶是个什么样的人。
           书看多了就会变呆,深更半夜收到这么一条短信过来探讨文学现象,看来对方病的还不轻。

            去年当当搞那个什么店庆活动的时候,有朋友专门发短信跟我说折上还返券,你没买一些吗。
            我看书慢,而且能划入我兴趣范围内的又少,畅销书是坚决用不着考虑的,除非作者突然死掉,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遗著或可以考虑买回来做个收藏。
            朋友形容自己: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那种分享的氛围没有了,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快餐化的东西,或许将来真的可以搞一个芯片塞到脑子里,结绳记事以来所有人类的图书就都存在了您的大脑里,还用得着挤时间调心情的去读书。
          虽然我很不乐意看到,但那个时代一定会到来,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功利化的趋势。

          张爱玲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不幸的,比如他们不看《红楼梦》。
          因为看了红楼梦不能保证高考考个高分,不能保证找一份好工作,不能保证自己在被冠上剩女之前嫁出去。
          所以他们不看《红楼梦》不是他们的错,是社会不让他们看。
          我一遍两遍的看。
          有人会这样问,你这样看,有什么好处?
          这种形而上的提问,让我感到很为难。
          我无法用人民币去衡量出一个兴趣值多少钱。
          如果非要找个实用性出来,我想将来我可以对自己的女儿说:
          “闺女,你看红楼梦那么厚的书你爹我都看了三遍了,你一定比我还要牛!”
          我觉得这个应该比:
          “闺女,你看你爹我名下的资产已经上千万了,跟我交往的都是社会上流的人士,这世界上你想要什么爹都可以买给你。”
好一些。

          也是很小的时候,我和妹妹躲在房间里看《呼啸山庄》,看着看着就入迷了,好像房子外面突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个强壮的身影跌跌撞撞的跑向呼啸山庄,刚刚,凯瑟琳离去了……
发表于 2012-5-28 08: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28 1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一本读了N次没读下去的书,它就是《红楼梦》。
读什么书很重要,比这更重要的是怎么读。同一本书,每个人读来都不同,为何?
发表于 2012-5-28 13: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801,你可真能写,感慨万千,文采飞扬,比论文还论文,太有才啦
发表于 2012-5-28 16: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5-28 1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同事的Q签名上看到了这句话……
发表于 2012-5-28 2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是一种享受文字的过程~~~
发表于 2012-5-29 0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畜生的理论 不是老谋子说的 是小刚哥说的 请查证
发表于 2012-5-29 02: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了解书商这个行当的,大凡看见在书店书架前踌躇的人,一般定义为两类:无主观意识者和深谙此道者。无主观意识者习惯听从推荐,看排行榜,找热点阅读;深谙此道者则目标精准,之所以踌躇,完全是因为当下的出版业,以粗制滥造为己任,不求制书教化于人,只图短平快利益,深谙此道者站在书架前,自然要踌躇一番。
书这玩意,不能以读的本数来论高深,所以读书如抽丝这话,我是高度赞同,它就是一门精细活、耐心活、定力活。再者,普天下之大道理小道理古往今来,就是那么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从没改变过,书林卷海反过来复过去地写,道理还是那些道理,到了今天又演变成《办公室一百条准则》、《100大不可错过的风景胜地》、《500道经典美食》诸如此类的波普化读物,一看书名就知道出版者猴急猴急的脸孔,四处扒拉内容、着紧纸价涨跌、担心上架位置、最怕渠道退货、催不完的欠款。如此能做好一本书吗?
既然天下食材就是那些基本食材,差别只是厨子伙夫刀工、调和、火候、摆盘的差别了,那点菜的时候,何妨简单一些,镇定一些,选择那些养人的,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菜,抽丝剥茧,细细品尝,未尝不是快事。
发表于 2012-5-29 05: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同 发表于 2012-5-23 10:03
我是了解书商这个行当的,大凡看见在书店书架前踌躇的人,一般定义为两类:无主观意识者和深谙此道者。无主 ...

很形象,是这理儿!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